摘要:
本庶佑教授 (Honjo Tasuku) 因免疫檢查點 PD-1 研究與 James P. Allison 一同獲頒 2018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而成為免疫圈外也廣為人知的免疫學家。
在地生根的本庶佑教授
本庶教授生於京都,可說純正關西人,自京都大學醫學系畢業後,也留在母校繼續修習博士學位,並於期間到美國進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。博士畢業後到關東的東京大學赴任助理教授短短數年,在機緣下又回到關西地方的大阪大學及京都大學任教,從此就在家鄉發光發熱。
本庶教授在 PD-1 的研究發表到開發成被寄予厚望的癌症藥物,也不過十幾年,以藥物開發而言是相當快速的發展。
與默克開打專利戰,影響京都大學智財管理政策
最早面市的有必治妥施貴寶公司(BMS)生產的 Opdivo (保疾伏),源自本庶教授及小野製藥工業共同持有的專利。
BMS 與小野製藥曾聯手對競爭對手默克(Merck)提告其 PD-1 藥物 Keytruda 侵權,並請得本庶教授專程至美國作為專家證人出庭,最後原告如願獲得巨額和解金 ( 6.25 億美金的權利金加上 10 年的部分 Keytruda 銷售額)。
作為專利持有人之一的本庶教授,在和解落幕後卻遲遲等不到製藥業夥伴答應的 40% 和解金,最終將小野製藥告上法庭,目前仍在審理。此事也彰顯了京都大學當初在智慧財產權管理上的能力不足,以致後續商業紛爭,因此也間接推動了京都大學智財管理的改革。
奠定 B 細胞抗體的分子機轉
本庶教授另一項較鮮為人知的貢獻,是奠定 B 細胞抗體 class switching 及 somatic hypermutation 的分子機轉。歷年修習基礎免疫學的學生(包括筆者在內),常因缺乏基因體的訓練,無法完全理解這種層級的基因重組,只能硬生生記下。
領域知識有所成長後,方能體會以當時的分子生物技術能推敲出如此精密的機轉模型,需要理論巧思和強大實驗實證能力。本庶教授對免疫學及腫瘤免疫的貢獻任取其一,都是寫入教科書的學術成果,而在同個生涯階段同時發表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另外,2020 年網路社群媒體盛傳本庶教授指控 SARS-CoV2 (新冠病毒、武漢肺炎)為中國實驗室人造的陰謀,本庶教授不堪其擾經由京都大學正式發文澄清此為假資訊。
參考資料:
- Nobel laureate Tasuku Honjo to sue Japanese drug firm for 22 billion yen. 10.1126/science.abd2212
- Freeman, G. J., Long, A. J., Iwai, Y., Bourque, K., Chernova, T., Nishimura, H., … & Honjo, T. (2000). Engagement of the PD-1 immunoinhibitory receptor by a novel B7 family member leads to negative regulation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.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, 192(7), 1027-1034.
- Muramatsu, M., Kinoshita, K., Fagarasan, S., Yamada, S., Shinkai, Y., & Honjo, T. (2000). 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 and hypermutation require activation-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(AID), a potential RNA editing enzyme. Cell, 102(5), 553-563.
- Statement from Tasuku Honjo on COVID-19 http://www2.mfour.med.kyoto-u.ac.jp/en/index.html